乐文小说网 > 衙役小娘子 > 79、山雨欲来风满楼

79、山雨欲来风满楼


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春天,  大魏朝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今春的麦子又是一场大丰收,  魏景帝龙颜大悦。

        自魏景帝继位以来,老天似乎都站在他这一边,  各处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洪涝灾害,  更没有人举旗造反,连年庄稼丰收,人口快速滋生,  百官们拍马屁时总是说魏景帝是天命之子,身赋祥瑞,福泽天下苍生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时间,整个京城里歌舞升平,太平盛世,莫过于此。百姓兜里有钱,  家里有粮,  自然开始学会了享受。京城店铺林立,  每日人头攒动,  顾绵绵的几个铺面全部都租了出去,  一年收的租子都够一家子的基本吃穿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庆祝天下太平,四月初,  魏景帝在今春春闱结束后,  特意让钦天监挑了个好日子,  他要带着新科进士们一起去祭祀皇陵,然后宴请百官,京城消除宵禁三日。

        消息一出,整个京城的百姓都跟着欢乐起来。平日里晚上无事干,  想出门溜达吧,前半夜还行,到了后半夜就不许走动了,要是能取消宵禁,到哪里玩个通宵都没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祭祀皇陵是大事,礼部尚书承恩侯忙得脚不沾地。此次祭祀,帝后同行,百官跟随,承恩侯府这几年非常低调,刘皇后在宫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,若不是到了重大节庆,她也不让妃嫔们去她那里请安,众人眼里渐渐只认识得宠的贵妃和齐王晋王之母,皇后只是个占着位置的摆设,如同当年的方贵妃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次祭祀,承恩侯有意让女儿刘皇后在人前露脸,凡是帝后共同完成的礼节,承恩侯一个不落的都给安排的妥妥帖帖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绵绵作为先帝亲封的郡主,三品诰命夫人,祭祀她不用跟着,但要参加刘皇后主办的宫宴。卫景明更是要全程负责祭祀的防卫事宜,提前几天就离开了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祭祀那一天,晴空万里,魏景帝和刘皇后这一对早就离心离德的夫妻勉强坐在一辆车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路上,二人保持着礼节性的微笑。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主动问刘皇后,“皇后近来身子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被迫病了好几年的刘皇后用略微带一些虚弱的声音道,“多谢陛下关心,臣妾尚好,宫里一应用度,贵妃都挑好的送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唔了一声,“你是正宫皇后,不用谦让妃嫔,朕看近来她们给你请安有些懈怠,朕回去了惩罚她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皇后眼里的笑十分温和,“陛下,臣妾年纪大了,总想安静,妃嫔们十天半个月来一趟就行,若是日日过来,反倒吵得臣妾头疼。平日里继哥儿和他娘总是过来看望臣妾,臣妾的娘家人也偶尔过来,臣妾不用操心宫务,只管享福,都是陛下的恩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十分高兴刘皇后变得温柔和顺,“皇后放心,朕小时候就得父皇教导,嫡长为尊,你是朕的原配皇后,永远都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皇后笑着点头,“多谢陛下,臣妾还记得刚刚嫁给陛下时,陛下还是个少年郎呢,那时候陛下经常送给臣妾一些可心的小玩意,臣妾都收着呢。一晃眼三十年过去了,陛下风采更胜往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忍不住哈哈笑,“能得皇后为妻,是朕的福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皇后柔声道,“能和陛下风雨同舟几十载,是臣妾的福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帝后两个相互恭维了一番,似乎消除了一些平日的冷漠和敌视。魏景帝想到曾经在东宫时夫妻两个并肩作战的日子,心里有些可怜刘皇后起来。至于刘皇后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,她的笑容深入眼底,魏景帝能看到的,只有温和与宽容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,帝后二人一起祭皇陵,魏景帝向列祖列宗汇报自己继位后的所作所为与这几年天下情况,告慰列祖列宗在天英灵。

        繁琐的礼节完成后,帝后又一起返回宫内举办宴会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少露面的刘皇后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,呈现出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两幅面孔,连对儿媳妇云氏,她始终都是和颜悦色,还关心云氏的侄女过的怎么样,计划等明年就让平王完婚,告慰皇长子英灵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绵绵在人堆里也比较打眼,三品诰命难得有这么年轻的,又有这等好颜色。顾绵绵往那里一坐,花枝招展的宫妃们都失了争奇斗艳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绵绵看着笑容和煦的刘皇后,总觉得心里有些发毛。这辈子许多事情都偏离了轨道,那么这位皇后娘娘,还会继续变得疯狂吗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绵绵心里没底,以她上辈子所闻,刘皇后后来可是越发严厉,在储位争夺中步步为营,害得魏景帝差点断子绝孙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绵绵正在跑神,刘皇后忽然和她说话,“嘉和郡主如今日子越发顺心了,家里孩子可好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绵绵赶紧客气道,“多谢娘娘关心,臣妇家里孩子虽然不大聪明,身子骨还都好得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皇后笑道,“身子骨好才叫真的好,聪明不聪明的,小娃儿能看出来什么,等长大了都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了两句之后,刘皇后又去和别人搭话,顾绵绵继续和身边的金太太等人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今日方太后并未出席宫宴,五公主独自一人回来,混在公主堆里有些扎眼,她这个年龄仍旧未招驸马,看起来有些特立独行,好在大家都已经不在意,反正皇家也不差她一碗饭吃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开宴后,顾绵绵和几位武将家的诰命坐在一起,众人吃吃喝喝说说笑笑,氛围十分轻松。

        京城在庆祝风调雨顺,而北边胡人却正在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大旱。牧草干死,风沙漫天,牛羊牲畜越来越少,连人都快没水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胡人似乎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,只要没吃没喝,就南下去抢劫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魏景帝的庆贺宴刚举办了没多久,一封八百里加急信忽然快马加鞭到了京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日,魏景帝正在和众位大臣们商议事情,听到加急信,魏景帝心里还嘀咕,难道是守边疆的老定远侯死了?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心里还盘算起来,谢家世代镇守边关,想换人肯定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书信被呈上来,魏景帝看过之后立刻拉下了脸,胡人竟然敢南下抢劫!

        这几年的好日子,让魏景帝心里也渐渐相信自己是天命之子,那什么胡人,他自然是不放在眼里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把加急信给诸位大臣们看过,大臣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武将们立刻沸腾起来,撸起袖子开始自荐,“陛下,胡人胆敢来抢劫,臣请前去协助定远侯,将胡人杀个片甲不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文臣们也不甘示弱,“陛下,如今国库丰盈,将士们士气高昂,可一战,扬我大魏国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半个早朝的工夫,满朝文武达成一致意见,打!

        决定之后,各个衙门开始行动起来,兵部准备兵器,调派军队,户部开始准备粮草。卫景明这边也行动起来,他要负责派一部分人去监军。

        统帅的名额已经确定,命西北定远侯为帅,统领三十万军马,歼灭全部胡人于国门之外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人原说把定远侯换下,魏景帝有自己的打算,先让定远侯将功赎罪,自己趁机多安插一些人手去西北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准备了几天,大军开拔前夜,魏景帝在御书房和王总管感叹,“朕虽为天子,有时候却羡慕满朝文武,文官经历过十年寒窗,参加科举,武官可以征战沙场,青史留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劝他,“陛下,您是天子,这些人都是您的臣子,您何须羡慕他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喝了一口小酒,“朕这个天子,一辈子也只能困在这四四方方的皇城里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转了转眼珠子,“陛下,您要是想出去,眼前不就有机会?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看了他一眼,“刚刚祭祀过皇陵,眼目前要打仗了,虽然国库有钱,朕也不能乱花钱,朕要做个明君懂不懂?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赔笑道,“奴才可懂什么呢,还不是要陛下教导。不过,依奴才看来,陛下文成武就,比满朝文武也不差什么。要说参加科举三元及第,陛下虽然有这个才华,也不好和寒门子弟相争,但是陛下可以带着千军万马打一场青史留名的胜仗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瞥了他一眼,“你以为打仗那么容易的,朕一离开,京城就要空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低声道,“陛下,此战必胜,陛下何苦将功劳送给别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沉声道,“放肆!朕岂是那等好大喜功之人!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轻轻拍了自己一个嘴巴子,“奴才愚钝,说错了话。此次征战胡人,声势浩大,依奴才看来,非陛下不能做统帅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不说话,继续倒酒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见自己的话似乎骚到了魏景帝的痒痒肉,继续道,“陛下,您想,此次我大魏携正义之兵,胡人理亏,又受了灾害,兵马疲惫,陛下天神下凡,收拾胡人岂不如探囊取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摇头,“若是这么容易,定远侯也不会被偷袭成功,胡人可不是好惹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轻蔑地笑了一声,“陛下,定远侯老迈,不过是仗着祖上恩德,驻守边关。若不是当年边城明珠之威,谢家也不能盖过陆家,荣光近两百年,从前朝传到我朝。奴才虽然没读过书,也知道大家大族传承的时间久了,总会有个把个不争气的子弟。现任定远侯听说能力不足,难以管辖部下兵将,只有陛下,才有资格统帅天下兵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默默地饮尽杯中酒,“朕乏了,你去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的话仿佛有魔力一般,点燃了魏景帝心里的之火。整个夜晚,他辗转反侧。纵观历史,有几个帝王能亲自披挂上阵。自继位以来,他不说是个明君,至少各方面都没有违背祖训,连上天都觉得他干得好,让大魏朝国富民强。眼前这个好机会,让魏景帝变成一个小孩,北征仿佛一颗糖,他知道不能随便吃,但还是忍不住想吃进肚子里。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在心中盘算,自己已经五十岁了,这辈子可能再也遇不到外地入侵。只要打了这一仗,只要赢了,自己这辈子都没有什么遗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的匣子一旦打开,再也无法关闭,魏景帝想了两天后决定,他要亲征。

        百官们坚决反对,冯大人的唾沫星子都要飞到魏景帝脸上去了,“陛下,君子不立围墙之下,国不可一日无君,陛下不在京城,天下百姓如失父母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反问一句,“爱卿,朕只是亲征,又不是亲自上战场杀敌。再说了,此战必胜,爱卿担心什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冯大人歇下阵,承恩侯继续上,“陛下一走,京中如何处置?太子未立,何人统领百官?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沉默不语,旁边的王总管道,“刘大人,陛下神威所致,次战必胜。京中有诸皇子和诸位大人,日常该怎么做,照着规矩来就是。陛下去打了胜仗就回来,难道百官连这几个月都挨不住?又不是奶娃娃,事事要陛下手把着手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冯大人这时看清楚了,陛下要亲征,怕就是这个阉人出的好主意,立刻把炮火对准王总管。王总管现在是北镇抚司指挥使,也不怕冯大人,二人你来我往吵的沸反盈天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总管想让世人知道,他这个阉人虽然没有金榜题名,如今也能和朝臣们并立在一起,他甚至超过朝臣,能左右陛下的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卫景明站在人群里不说话,他看着跳脚的冯大人和势在必得的王总管,再看默不吱声的魏景帝,心里冷笑,想要功劳,直说就是,何必任由群臣吵架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吵了一个上午,百官们还是无法动摇魏景帝的决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伙儿算是明白了,事情虽然是王总管撺掇的,魏景帝自己也确实想去。罢了罢了,天要下雨娘要嫁人,谁也拦不住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魏景帝亲征的事情定了下来,原定计划照旧执行,唯一的变化是多了个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是天下之主,要离开京城可不容易。首先,出行的守卫第一重要。魏景帝把北镇抚司的精锐几乎全部带走,还有两万御林军护卫,南镇抚司留下配合五城兵马司看守京城。此外,魏景帝把五皇子和六皇子也带走了。这两个儿子太蠢,魏景帝想让他们学机灵些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,皇帝不在,京城总得有个主事的吧,看着跃跃欲试的齐王和满脸期盼的晋王,魏景帝哪个都不选,转头使了个损招,让大孙子平王监国,命齐王和晋王辅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道旨意一出,平王立刻推辞,说自己年少,无才无德,不能胜任这么重要的担子。齐王和晋王本来争得乌眼鸡一样,动员了所有的力量想把这个差事抢过来。监国,那是太子才有的权力。

        谁也没想到魏景帝这么鸡贼,把平王推了上去。众人都傻眼了,平王身有残疾,继位是不可能的,让他监国,无非是为了制衡两个皇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平王虽然推迟,几位重臣却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。反正平王不能继位,他不会造反,若是齐王或者晋王监国,还不知道要出多大的乱子。平王好歹是帝王长孙,嫡皇长子的嫡长子,身份贵重,能压得住。再者,平王这几年一直跟在魏景帝身边听政,也学了不少本事,别看他年纪小,懂得却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眼见争夺无望,齐王和晋王竟然一致开始支持平王。

        消息传到昭阳宫,刘皇后只略微笑了一下,立刻命人叫来了大孙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平王来了之后还有些惶恐,“皇祖母,孙儿不能担此重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皇后摸了摸孙子的头,“你过生日早,仔细算起来,已经虚岁十三岁了,也该帮你皇祖父担一些责任,不然岂不是辜负了他这么多年对你的疼爱。你因着有伤,天生无缘帝位,你监国,众人都放心。你别怕,你两个叔叔这会子都巴不得你监国呢,他们不会给你捣乱的。谁捣乱,你就和另外一个好,保证他们都听你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平王小声道,“皇祖母,万一两个叔叔都拉拢孙儿,孙儿要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刘皇后微笑着看向孙子,“要是他们拉拢你,你就说,另外一个叔叔也拉拢你,为了公平起见,你谁也不投靠,只安安心心把事情做好,安心等你皇祖父归来。别怕,万事还有皇祖母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平王被迫接下了差事,带着几个叔叔到城门口给大部队践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城外,魏景帝拍了拍孙子的肩膀,“你父王是朕最喜欢的儿子,他不在了,你应该继承他的遗志,为朝廷为百姓出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平王送上一碗酒,“孙儿祝皇祖父旗开得胜,孙儿在京城等皇祖父凯旋归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哈哈大笑,饮尽碗中酒,“继哥儿,好好办差事,等朕回来,给你一块最好的封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在儿孙们的恭送下,魏景帝意气风发地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往西北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一走,整个京城变得沉默起来。每天上朝时,年少的平王在龙椅旁边设了一张椅子,听百官奏事。小事情他直接做主,大事就和冯大人等人商议,或是问两个叔叔的意见。平王采用刘皇后的建议,两个叔叔谁想和他别苗头,他就和另外一个好。

        齐王和晋王背地里骂,小崽子一肚子心眼。但二王没办法,平王有监国权力,六部官员们也听他的话,二王只能忍气吞声,一边防止对方坐大,一边还要应付平王。

        魏景帝一走,后宫里仿佛变了个天。往日刘皇后那里门可罗雀,现在变得门庭若市。反之,寇贵妃被留在皇宫后,虽然还掌着宫权,嫔妃们的马屁一股脑儿都对着刘皇后拍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刘皇后见惯了风浪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,只偶尔把孙子叫过去关心几句他的身体,也不干涉朝政,俨然一幅贤后模样。寇贵妃暗自咬牙,一群小人,等陛下回来,本宫要你们好看!

        宫外,卫府里忽然变的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自魏景帝走后,卫景明立刻把府里所有下人召集起来训话,“陛下亲征,往后我要多在外行走,你们都把心提起来,听太太的话,老实当差,不许到外面闲逛,不许多嘴多舌,家里的事情谁敢漏出去一个字,别怪我无情无义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他轻轻一抬手,把一只茶盏捏成齑粉。

        家里下人顿时心都一紧,连声道是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绵绵也开始行动起来,她让人收拾了几间屋子,里面烘干,撒上防潮的东西,然后命家里人采购了大量的粮食放在里面。

    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早上好!感谢在2021-05-10  13:20:29~2021-05-11  14:33: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        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酒子99  5瓶;


  (https://www.lw00.net/64/64864/10490532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w00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w00.net